一、中心简介
辽宁大学一带一路与自贸区法律研究中心成立于2017年7月, 系依托法学院建立的校级科研平台。中心聚焦“一带一路”倡议、自贸区建设和其他国际国内经济法律问题,致力于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中献计献策。针对企业法律服务实际需求,研发涉外法律服务产品,服务企业“走出去”;组织“一带一路”法律服务出访、考察活动,促进国际法律交流与合作;双向培养“一带一路”法律服务人才,建立专家库,为法律服务领域储备高端智力资源。中心将力争为中国自贸试验区贡献更多具有前瞻性和指导性的理论智慧,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法治建设经验,助力自贸试验区的高质量发展。
二、成员简介
辽宁大学一带一路与自贸区法律研究中心主任为张晓静教授,现有研究人员20余人,骨干成员包括杨松、高岚君、高宁、葛壮志、王金玉、尼雪等法学教授、副教授,马文飞、耿柏洋等青年骨干教师、在校学生以及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企业等实务部门的优秀法律工作者。
核心成员简介:

杨松,法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沈阳师范大学校长,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学科评议组(法学组)成员、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辽宁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委员、辽宁省人民政府法律顾问等。兼任中国法学会国际经济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银行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暨金融安全与金融法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等学术职务。入选国家级人才项目特聘教授、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第五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 “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巾帼建功先进个人、辽宁省攀登学者、辽宁特聘教授(首批杨松教授担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课题首席专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司法部重点项目、教育部课题10余项。在《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法学》《中国法学》《法律科学》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专著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荣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奖・成就奖(第三届)、第八届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三等奖、第二届方德法治研究奖二等奖、司法部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中国青年法律学术奖(法鼎奖)及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次等。
杨松教授担任国家级一流课程《国际经济法学》负责人、教育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虚拟教研室负责人,主持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荣获辽宁省研究生教学成果特等奖1次、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2次。)。

张晓静,KY.COM开元体育(中国)科技公司教授、博士生导师、辽宁省杰出中青年法学家、辽宁大学一带一路与自贸区法律研究中心主任、国际法学科负责人、美国乔治城大学与台湾大学访问学者。中国国际经济法学会理事、辽宁省涉外法治研究会副会长、辽宁省政府司法厅法律专家、辽宁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专家顾问、沈阳市涉外法治研究会副会长、沈阳市首席法律咨询专家、锦州市仲裁委仲裁员、沈阳市皇姑区人民武装部法律顾问。
厦门大学法学学士,荷兰格罗宁根大学法学硕士,武汉大学法学博士,厦门大学法学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台湾大学和美国乔治城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
在《光明日报(理论版)》、《法学家》《法商研究》《现代法学》《法学评论》《江西社会科学》《国际经济法学刊》《中国国际私法与比较法年刊》《厦门大学学报》《东北大学学报》《国际经贸探索》和CONTEMPORARY ASIA ARBITRATION JOURNAL等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若干篇,专著2部,参编教材1部。向相关政府工作部门提交多份专家意见,并获得领导批示或采纳。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中国博士后特别资助、博士后面上资助、台湾陆委会中华发展基金、辽宁省社科基金、辽宁省教育厅、辽宁省外事办、辽宁省法制办等部门的课题研究工作。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等几十个项目的研究工作。

高岚君,KY.COM开元体育(中国)科技公司教授,法学博士,毕业于武汉大学,中国国际法学会理事。曾获得的主要科研和教学奖励或荣誉有: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称号、辽宁省政府奖二等奖和三等奖、辽宁省十大杰出法学成果奖、辽宁省首届学术年会二等奖、沈阳市十大优秀法学成果奖、辽宁大学中青年骨干教师称号等。

高宁,中共党员,法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法学院教学副院长。深耕教书育人一线,主讲《国际公法学》等十余门本硕课程,教学中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相结合,获辽宁省“本科教学名师”、辽宁省“最美教师”“兴沈英才计划”教学名师、沈阳市“高校师德先进个人”、辽宁大学“本科教学名师”、辽宁大学“杰出青年”、辽宁大学“巾帼建功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主持多项教育部、辽宁省本科教改项目;作为重要成员参加教育部首批新文科项目、教育部首批虚拟教研室试点项目。获评辽宁省、辽宁大学本科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负责的《国际模拟法庭竞赛实训》课程获评辽宁省一流本科课程,《国际公法学》获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辽宁大学“涉外法治”微专业负责人。以国际法专业知识服务社会,建议报告多次获省部级重要批示。获省哲学社会科学年会一等奖。
坚持立德树人。作为专任教师指导法学院学生参加中英文权威国际法模拟法庭赛事,2018—2023年连续六年获ICC中文模拟法庭辩论赛一等奖,冠亚季军大满贯,并在荷兰海牙全球决赛中荣获季军;ICC 英文赛五次获中国赛区一等奖、二等奖。JESSUP 模拟法庭竞赛四次获中国赛区一等奖、二等奖。

葛壮志,法学博士,KY.COM开元体育(中国)科技公司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级精品课、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国际经济法》主讲教师,英国林肯大学和美国杜兰大学访问学者。商务部知识产权海外维权中心专家、中国法学会世贸组织法研究会理事、中国法学会国际经济法研究会理事、辽宁省法学会国际法研究会副会长、沈阳市仲裁委仲裁员、北京德恒(沈阳)律师事务所兼职律师。学术成果丰富,出版专著2部,教材1部,发表论文10多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司法部理论规划课题一般项目、辽宁省社科基金重点课题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4项,曾获得“辽宁省十大法学杰出成果奖”“辽宁省优秀教材奖”等奖励。

王金玉,KY.COM开元体育(中国)科技公司副教授,法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专业领域为国际法学、海商法学、保险法学等。研究专长:海上保险法学、国际信托法学以及数字经济下船员信息权益保护等领域。社会兼职方面:律师事务所兼职律师、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在《中国海商法年刊》《法学杂志》《当代法学》《法律适用》《社会科学辑刊》《世界海运》《东南亚纵横》《大连海事大学学报》以及《辽宁大学学报》等法学杂志发表了数十篇学术论文,出版专著2部,参编著作2部,立项课题7项。

尼雪,毕业于德国奥格斯堡大学法学院,取得法学硕士学位,后就读于世界百强的维也纳大学法学院并取得博士学位。硕士毕业后任教于KY.COM开元体育(中国)科技公司国际法教研室,任教期间完成了博士学位。之后继续在国际法教研室任教,从事国际法、国际商法、国际私法、国际商事仲裁领域的教学和研究。
科研课题:辽宁自贸区涉外争端解决机制研究辽宁省仲裁规则研究。
学术论文:德国社会法体系及其养老保险法律制度评述辽宁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第6期。
教学项目:辽宁大学国际私法学研究生双语课程;辽宁大学国际商事仲裁综合实训课程的开发与建设。
教学奖励:指导学生2019年法律英语演讲比赛三等奖;参与国际法模拟法庭赛事教学推进卓越法律涉外人才的培养 辽宁大学本科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马文飞,KY.COM开元体育(中国)科技公司讲师,硕士生导师。法学博士(吉林大学国际法),澳大利亚西澳大学访问学者,中国法学会会员。
主要讲授国际公法学、国际法与国际关系、国际环境法。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参与网络空间国际规则制定研究”“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研究”;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专项项目“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与涉外法治研究”“提升中国话语权与国际法律制度变革”;外交部条法司项目“国家豁免立法”;中国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文化自信与话语自觉的比较研究”等多个项目,主持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重点项目“全球气候法治的路径与中国立场研究”;沈阳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一般项目“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塑造与传播路径研究”;亚洲研究中心项目“全球治理中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国家形象之路径探析”。在《国际法年刊》《河北法学》《甘肃政法大学学报》等期刊发表多篇论文。多次参与气候变化、人权、国际法基础理论等领域的国际会议并做主题发言。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国际合作局、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不动产评估中心等单位工作学习。

耿柏洋,KY.COM开元体育(中国)科技公司讲师,硕士生导师,师资博士后。葫芦岛市司法局副局长(挂职)。中国法学会会员、国际法研究会会员、国际私法研究会会员;斐陶斐荣誉学会会员;辽宁省法学会涉外法治研究会理事;沈阳市法学会涉外法治研究会理事;葫芦岛市人民政府行政复议委员会专家委员。
讲授的课程、代表性论著成果及主持或完成的科研项目讲授课程:国际投资与金融法学、国际民商事争端解决实训、涉外商事法律专题与案例研习。主持并参与中国法学会重大项目、国家民委青年项目、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辽宁省司法厅法治理论与法治实践研究重点项目等多项课题。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n Artificial1ntelligence Tools》《中国电化教育》《中国高校科技》等期刊发表过多篇论文。
三、研究成果及内容
成立以来,中心对标国家级智库目标,已发展成为国际化、开放式、可复制的高端专业智库。中心积极配合辽宁自贸区工作部署,主动与相关单位对接,开展实地调研,举办各类论坛,在重要媒体上发声,广泛调研省外自贸区及自贸区研究中心的建设经验,学术交流研讨等工作有序开展。中心积极打造我省在一带一路与自贸区法律问题科研品牌,邀请了多名国内院校在一带一路与自贸区法律问题领域的知名学者来我中心交流访问,为我省发展涉外法律服务业人才储备和推进“一带一路”法律服务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心科研成绩斐然,多项研究成果省级领导批示,已承担国家社科基金等多项省部级及以上纵向课题,在《中国社会科学》《法学》《法学家》《法商研究》《中外法学》《当代法学》等权威法学期刊上发表了数篇高质量论文。
四、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联系人:张晓静
联系电话:024-62202409
电子邮箱:xiaojing8008@hotmail.com
